不少行業,即使在過去的歲月,方便了社會大眾,甚至有過煇煌時代,可惜在時移世易的法則之下,正被時代的巨輪淘汰。他們當中其實也包含了不少傳統和習俗,有的更可視之為民間藝術。每一件工具、每一件制成品其實也有深刻的價值和意義。本報為你介紹十項將近消失的行業。
1.辦館/士多
開埠之初,老香港沒有大財團。當時要買雜貨、食物,人們就會到辦館。初期是由洋人經營,目的是方便一些越洋來港公幹或居港的外國人。主要售賣的也是洋貨如煙酒及罐頭。當時還可以記帳取貨,一個月結才算一次。經曆轉變華人亦開始經營辦館,多數出現在屋,並會兼賣日用品如沐浴露等。也有的會買玩具及生果。舊日的辦館,在梁上掛着一個又一個紅白相隔的「西瓜波」;一罌罌的玻璃缸內漾着一串串的生馬蹄。可惜「梗有一間係左近」的便利店進攻了香港,辦館也被無情地慢慢侵蝕。